【政策体制聚焦】宏观管好货币,微观激活企业――谈当前我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选择 -------------------------------------------------------------------------------- 发表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共浏览74 次 出处:中国经济信息网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侯云春 【编辑录入:infomkt】
[摘要]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又面临着难得的有利时机。我国政府的选择应该是宏观层面上管好货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微观层面上是激活企业,主要是激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动力和活力,提高他们调整结构,改善经营,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经评论·北京)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经过很短时间全球协调一致采取经济刺激措施之后,形势的发展和宏观政策的选择马上就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日等国的经济发展,呈现“两高一低”,即高负债率、高失业率和低速增长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则是新兴经济体出现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即发达经济体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在笔者看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实行过度的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在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将进入一个新兴产业革命的酝酿期,进入一个需要依靠振兴刺激经济的深度调整期。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调整得早,调整得快,调整得深,谁就能取得主动。 而我国,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经过宏观调控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经济增速小幅回调,物价涨幅渐渐回落,房地产调控成效初显,区域城乡内外的状况有所改善等。这些变化,使我国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了相对较为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在笔者看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宏观管好货币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微观激活企业,以增强市场主体的动力,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政策选择。具体来说: 宏观管好货币方面。既要管住,也不能管死,应用好用活。其主要建议就是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在总体稳健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和保持松紧适度,有紧有松,有保有压的良好经济环境。具体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合理运用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规模,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其次,应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的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有效途径。第三,应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应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贷款。 微观激活企业方面。主要应充分激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动力和活力,提高他们调整结构,改善经营,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众所周知,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既具有经济功能又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既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又创造和扩大有效需求。但是由于它们的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当前又面临很多特殊的困难。货币宽松的时候对中小企业贷款也不敢宽松,货币紧张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也是收紧中小企业贷款。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来支持、引导、鼓励其健康发展。一些建议有:首先,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完善政策,加大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应以小型、微型企业为重点,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小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提供税收优惠,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取消减免部分费用。第三,应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缓解用资难的问题。如可以大力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微型金融服务,拓宽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第四,应完善中小企业制度,丰富服务内容,降低服务收费,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小企业在创业辅导、人员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担保、技术进步、法律事务、对外合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改善金融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最后,还需强调的是,应大力弘扬企业家的精神,永葆青春,带领企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