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评述】全方位构筑金融高屏障抵御大风浪


     【金融发展评述】全方位构筑金融高屏障抵御大风浪
--------------------------------------------------------------------------------
发表日期:2011年12月12日 共浏览63 次 出处:中国经济信息网 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章玉贵 【编辑录入:infomkt】



[摘要] 在国际金融资本近期突然“全方位、多层次”做空中国金融业的背后,不外乎出于两大动机:一是利用国内投资者对其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以及先行“卡位”优势,在中国市场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二是配合母国实施的国家竞争战略,大面积封杀中国金融业的国际成长空间。

  (中经评论·北京)一场不见硝烟的金融劫掠,正从欧洲向中国全面铺开。就在欧元区国家为拯救摇摇欲坠的欧元体系而殚精竭虑时,国际金融资本已把做空目标转向中国。这次,他们的手段和层级极为空前,其所选择的时间窗口异常微妙,在中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连续展开相关动作。先是多家国有控股银行遭到高盛和美银等外国战略投资者减持,外方获利数十亿美元;继而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再度唱空中国房地产和银行业,甚至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首次发布报告,预警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热钱加速撤离中国;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国际金融资本大有把洗劫目标锁定为人民币之势。其结果,在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连续数日跌停。另一方面,在穆迪和标普看好中国主权债的同一天,空头大师查诺斯随即发表评论,称评级机构看好中国是个大错。
  
  笔者认为,以中国目前较为扎实的实体经济基本面以及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国际金融资本要全面做空中国难度很大,但其所隐藏的金融主导国正在实施的国家竞争战略万不可小视。国际金融资本一向难以容忍那些不遵守西方世界制定的或不和他们玩同一游戏规则的国家和势力。对于那些做梦也想分肥乃至操控中国市场的国际金融资本来说,击败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控制中国资本市场,直接或间接掌握资产价格定价权,挤压人民币的国际行为空间,进而夺取中国金融市场的主导权是一以贯之的战略目标。这样一来,就可把中国纳入到由他们控制的国际金融秩序中,以便通过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来左右中国的发展。
  
  尽管从经济增长与竞争变迁的过程来看,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成就巨大、问题不少的超级新兴经济体,是不可能隔离于国际市场评价的。而从正面效应观察,国际投行与评级机构有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唱衰或许是一种另类提醒,将促使中国更重视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诸多瓶颈。只是得小心,更多时候,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投行,往往是在貌似“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偏好与利益出发,或者唱多或者唱空中国经济。
  
  掌握金融信息与话语权的国际金融资本,近期突然“全方位、多层次”做空中国金融业的背后,笔者认为不外乎出于两大动机:一是利用国内投资者对其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以及先行“卡位”优势,在中国市场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二是配合母国实施的国家竞争战略,试图在垄断中国经济话语权的同时,大面积封杀中国金融业的国际成长空间,全力维持美国的金融独霸地位。
  
  十年前,当中国以国际汇率计算的GDP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1%时,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大投行尽管也不时唱多中国经济,但从当时中国资本市场的炒作空间来看,显然难有太多“分肥”;而随着中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投行就有了唱空、做多中国市场的杠杆。例如,2002年,国际投行集体唱空中国银行业,使得不少国际舆论包括一些国人都认为四大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破产。其背后的动机,已被证明是增加外资投行和银行持股中国银行业股份的谈判筹码,致使他们得以低价持股建行、中行和工行,普遍获利3至4倍。这些所谓的战略投资者,最终被证明是十足的战略投机者。
  
  类似的情形,在中国楼市和股市亦不鲜见。去年底以来,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一面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一面又加速进入房地产业,而在获利之后又加速撤离;至于A股近年来的暴涨暴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其实是国际金融资本试图控制中国股市的精心安排,是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股市的多次成功狙击,他们才是中国股灾的大赢家。
  
  国际金融资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另一出发点,是配合母国实施的国家竞争战略。看经济与金融强国的发展路径,从工业大国向资本强国迈进,是整体经济结构升级以及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内在要求。最近100年来,先是英国后是美国把持了国际金融主导权,由此获得的显性和隐性收益难以计数。本轮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美国的核心竞争优势--金融。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来说,拖延全球货币金融领域的公共产品改革,强化金融力量工具,紧握金融话语范式不放松,则是从顶层分工领域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战略“锁定”的最后王牌。
  
  今天看来,金融依然是美国主宰全球战略资源分工的堡垒,也是美国难容他国染指的高边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国家竞争战略很清晰:既要确保击败原本基本面不输美国的欧元区的金融力量,也要设法打压不断扩充行为边界的人民币的国际发展空间。
  
  放眼今日世界,梳理大国间的利益博弈,再审视某些大国一贯实行的操控伎俩,可以发现:每当这些主导世界的经济大国自身陷入困境甚至危机时,总要利用其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给竞争对手制造更大危机,将自身危机转嫁出去,并化危机为机遇,巩固霸主地位。中国便是他们主要防范对象之一。他们的主要运用工具除了赤裸裸的经济施压以外,就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呼风唤雨的国际金融资本。
  
  可见,金融主导权和产业主导权同等重要。早已把转嫁经济风险招术玩得纯熟的国际金融资本,是不会放弃利用中国的经济与金融漏洞来遏制中国经济金融崛起步伐的。在全球金融面临大洗牌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必须构筑能全方位参与金融分工的种子选手,迫切需要总结以往金融发展的经验,镜鉴美欧金融业教训,前瞻性地分析全球金融竞争的未来生态,以制度创新和人才培育为导向,构筑中国的“金融高边疆”,从而有效维护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并在全球经济秩序变迁中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与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