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经济之窗】跨境人民币业务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省市经济之窗】跨境人民币业务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发表日期:2011年12月27日 共浏览96 次 出处:中国经济信息网 作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编辑录入:infomkt】



[摘要] 上海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在全国结算量占比、外资银行参与、业务创新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和独特作用。对于如何抓住跨境人民币业务大发展的契机、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本文认为,上海需要从机构发展、业务创新、市场建设、与境外市场合作等层面有新的作为。

  (中经评论·北京)一、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
  
  2011年前三季度以来的发展现状显示,上海已成为全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重要增长极,在全国结算量占比、外资银行参与、业务创新等方面保持了先发优势、发挥了独特作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市场基础。
  
  (一)全国结算量持续高速增加、结算比例渐趋平衡
  
  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5409.8亿元,同比增长6.9倍。其中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3603.2亿元,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190.0亿元;第二季度结算金额5972.5亿元,比第一季度增加2369.3亿元,增幅高达65.76%;第三季度银行累计结算金额5834.1亿元,虽比上季度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历史高位。全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继续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结算比例逐渐趋于平衡。在试点之初,跨境人民币结算表现出“进口结算远大于出口结算”的显著特点,导致人民币大量的净汇出。2011年以来进出口结算比例逐渐趋向于平衡。跨境贸易人民币出口结算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进出口结算的平衡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将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良性循环的局面,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同时,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结算比例也更加均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初,结算额的绝大多数为货物贸易。而2011年6月服务贸易及其他的结算额在总的结算额中的占比超过25%,第三季度各月的占比更是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体现出服务贸易和其他在总结算额的占比持续提升的趋势。
  
  (二)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在全国占比稳步提高
  
  2011年上海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绝对金额快速增长,由2010年底的740亿元,到2011年9月底已增至3261亿元。从上海地区银行的月度累计结算量数据来看,2011年前9个月维持了超过37%的月度增长率。
  同期上海结算量的全国占比也稳步提升。2010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上海结算量占比为12.9%,同期广东(除深圳)约占21.3%、深圳占20.9%、北京占19.3%。2011年第一季度结算量增量上海在全国的占比为14.49%(522亿元/3603.2亿元);第二季度全国占比15.9%(950亿元/5972.5亿元);第三季度全国占比增至17.87%(1042.56亿元/5834.1亿元),可见上海已逐渐成为跨境人民币业务重要的增长极之一。
  
  (三)上海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持续领先
  
  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上海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基础上,上海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购售、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人民币对外担保、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政府采购国际招标等人民币结算业务。2011年5月,央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推进工作会议,提出稳步开展人民币境内直接投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等业务试点,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在试点方案完备、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上海市以个案试点的方式,积极拓展了A股减持人民币汇出、外资企业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增资、直接投资项下股权转让款人民币支付、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境外股东支付人民币股利等创新业务。这些业务创新涵盖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人民币外债等多种业务类型。同时,自2010年8月央行向三类境外机构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截止2011年上半年,已有20多家境外机构获批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四)上海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的地位初步确立
  
  多数境外参加行倾向于选择上海地区的银行作为其境内代理银行。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数量从2009年7月底的43个,增长至2010年年底的368个;到2011年9月底增加到1149个,账户余额2025.2亿元,其中开立在上海的中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数的比例一直稳定在60%左右,境外参加行分布于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遥居全国之首。从具体业务来看,上海地区的跨境人民币购售总金额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0%以上,跨境同业融资的占比也接近全国的90%,上海在人民币跨境流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海地区银行的全球代理清算网络不断扩大,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丰富的人民币结算服务,已经初步形成了连接全球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上海作为人民币清算中心的地位初步得到了确立。
  
  (五)上海外资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优势渐显
  
  截至2011年9月底,上海报送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共有58家,其中外资银行30家,超过了中资银行的28家。前三季度上海市新增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18家中,新增的外资银行13家,占比高达72%。2011年上半年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217亿元中,外资银行占比27%,结算比例比2010年底约10%有了大幅提高。
  从银行累计结算量的排名来看,除了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的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也位列前十,其中汇丰银行更是超过了首批参加试点的交通银行位居第四。
  总体来看,上海的外资银行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逐渐显现出了其独特优势,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在跨境业务上构成了越来越明显的竞争。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对上海的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试点以来,对上海本地乃至全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正逐渐显现。品种日渐增多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不仅对微观的外贸企业和参与银行的业务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有利于上海逐步形成人民币清算结算中心、产品创新中心和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进度和开放程度。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发展和规模扩大,逐渐成为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一)为上海外向型企业的贸易投资提供便利
  
  上海的跨国公司比较集中,与境外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有较为紧密的联系。2011年前三季度,上海对外进出口总额达6007.58亿美元。上海大量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对美国、欧盟、日本、东盟、韩国、我国香港等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和投资货币,对上海外向型企业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可以发挥本币优势,方便企业进行人民币融资,增强企业在贸易、投资等国际化发展的资金支持。二是可使这些企业优化汇率风险管理。由于采用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收入和支出项目都采用人民币计价,能有效缓解由于持有美元等外币而导致的货币错配。三是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交易费用。四是可通过人民币资金支持上海企业“走出去”。
  
  (二)为上海地区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首先,对上海地区银行的业务发展和服务提升带来契机。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基础,商业银行要为境内外企业提供逐渐丰富的人民币服务,包括以人民币贸易融资、境外直接投资、开立人民币非居民账户(NRA),以及人民币汇率避险和保值增值的产品等,基于本币的金融产品和结算工具得以不断丰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服务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同时也能积累和扩展客户资源,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有利于促进上海地区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一是人民币结算离不开境外的清算行或参与行,因而在业务开展中能加强与境内外银行之间的联动能力。二是有助于建立全球结算网络。大型中资银行可以发挥境外分支结构多、代理网络全的优势,境内的外资银行则可发挥其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而中小规模的中资银行则要加强与前两者的合作来弥补结算网络的局限。三是可与境外银行合作进行业务协同和联合创新。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过程中,会派生出很多涉及非居民的结算、融资、投资等新业务,需要境内外银行间加强合作进行创新,培育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新增长点。
  最后,有助于上海银行业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更大作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然是以本币的业务和市场为基础的,而上海的银行业本身就是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上海银行业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人民币资金跨境融通、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人民币资产国际交易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有利于上海人民币国际结算清算中心的形成
  
  2011年第三季度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全国占比为17.87%,相对北京、广东、深圳等地从绝对结算量上并不具有优势,但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使得上海最有条件成为全球人民币清算中心。
  从试点以来的数据来看,截至目前所有境外参加行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有60%以上都是在上海的银行开立的,因而上海的银行将全球各地大部分的境外参加行连接起来;同时,正是在这样的市场基础上,已经发生的人民币购售业务有 80%以上都是通过上海的银行完成的。所以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基本上都发生在上海地区银行和境外参加银行之间,上海因而为境外参加银行提供了最为主要的人民币资金来源,上海地区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人民币跨境融通中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
  上海建有全国最先进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汇聚了大量境内外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在中国的最主要聚集地,具有开展跨境人民币清算的天然市场条件。同时,由于上海已经拥有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国内层最为完备的市场体系,在金融市场向境外开放的过程中上海也首当其冲。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不断拓展,上海有望逐步成为人民币的国际清算中心,从而有力地助力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四)有利于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
  
  上海要有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才能境内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而这样一个金融市场体系,是以各种形式的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和交易为核心内容的。因而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本身就会促进上海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尤其是在人民币双向跨境流动渐成常态的条件下,上海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能为境外人民币回流提供必要的渠道。而通过吸引更多的境外市场参与者,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
  对上海的股票市场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会使得境内外的贸易企业、金融机构产生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融资需求,这使得上海的A股市场面临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开放程度的新机遇。对上海的债券市场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对其丰富产品结构、吸引境外参与者、提高开放程度等有多方面影响。对上海的外汇市场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导致的人民币需求也会对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市场结构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上海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也有利于其产品创新和对外开放。
  
  (五)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上海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要以人民币资产的国际交易流通为基本内涵的,因而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一是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上海将形成全球人民币结算清算中心、人民币产品创新和交易中心,上海金融市场的功能必将进一步得到培养和完善。二是跨境人民币业务一端联系着境内的贸易企业和金融机构,另一端牵引着境外的贸易企业和金融机构,有助于聚集来自全球的市场参与者。三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必将打通人民币流出和回流的渠道,从而扩大上海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有助于提升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三、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五大对策
  
  (一)鼓励上海的商业银行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
  
  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过程中,商业银行是人民币资金和结算服务的提供者,是连接境内外企业、机构等各方的枢纽,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大推进的主要动力也来自于银行。截至2011年9月末,上海市辖内共有58家银行报送了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沪的规模较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资和外资银行大都已经参与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尚未参加试点的银行,多是受限于国际业务规模过小、国际结算网络不够健全的限制。对于这些中小银行,可以和已经开展业务的银行展开合作,利用现有试点银行的业务经验和结算系统为自己的客户服务。
  已经开展了业务试点的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身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进一步挖掘和满足客户需求,前瞻性地进行贸易结算之外的跨境投融资等业务创新,充分利用并不断扩大全球人民币结算网络,将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吸引客户资源、树立国际品牌、提升未来盈利和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业务,进行有效地拓展。
  
  (二)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产品创新
  
  首先,要将传统的贸易结算业务做大,扩大规模效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其他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需求基础。因而目前上海还要在继续扩大货物贸易结算方面下功夫,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外向型企业,重点研究“外币报关、人民币结算”交叉币种结算等的灵活性操作流程,发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效应,扩大衍生需求。
  其次,要调整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业务结构。如银行可以通过加大对出口结算产品设计,提高在货物出口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在政府对外采购、对石油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进出口中协议采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在与周边国家的旅游、通讯、软件等服务贸易中,加快推进人民币结算的试点;重点推动境内机构对大型项目的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等业务,提高资本与金融项目下各项业务的绝对规模和相对比例等。
  再次,率先试点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各项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如重点拓展A股减持人民币汇出、直接投资项下股权转让款人民币支付、向境外公司股权投资、境外子公司盈利的人民币回流等创新业务;银行向企业提供基于NDF等衍生产品的结构性产品,为跨境经营的企业提供全球现金管理等;在上海的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甚至是股票市场上,逐渐吸收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机构参与;积极推动上海居民采用人民币进行直接对外投资的首批试点等等。这些创新业务的探索,能满足当地企业在开展跨境经营中的实际业务需求,培养和拓展市场基础,为在上海持续推进和扩大试点工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还要尽快推出基于人民币汇率的金融衍生产品。进入2011年12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及即期汇率连续十个交易日触及中间价±0.5%的跌幅下限,创下了三年来最为明显的贬值。未来人民币单向升值的趋势不复存在,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不断增大。因此随着境外人民币存量和流量的持续扩大,市场亟须基于人民币汇率的金融衍生产品,来对冲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因而上海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发挥本币市场优势,加快人民币汇率远期、期货、掉期等衍生产品的创新,扩大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并提高境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的程度。
  
  (三)完善多层次的人民币回流机制
  
  随着境外人民币存量的不断增加,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市场的需求会逐渐增加。以境外人民币最为集中的我国香港为例,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量达到6222亿元。长期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是要形成人民币顺畅流出和回流境内的机制,实现人民币跨境流动的良性自我循环。在上海的金融市场上构建多层次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未来境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参加主体可以进一步放宽,央行核准的投资额度也应逐步扩大,人民币的来源也不应在仅限于央行货币合作和跨境贸易和投资业务。
  二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向境外同业开放。为了获得人民币业务的所需资金,或者弥补短期的人民币头寸不足,境外银行需要从境内的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人民币拆借。这样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形成了人民币短期双向流动,有利于提高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活跃度,并纾解短期的人民币流动性紧张,支持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
  三是推出“RQFII”制度。所谓RQFII,即内地基金或证券公司在香港等境外的子公司,在境外募集人民币资金进行境内投资的业务。对上海的境内证券市场而言,RQFII将能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提升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
  
  (四)加快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开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服务于并依托于跨境人民币业务,为此要继续完善上海人民币市场的市场功能。在市场主体的参与机制上,逐步与全球通行的规则接轨,上海目前已有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1049家,进一步还需吸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在人民币资产的定价功能上,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促使Shibor逐步成为人民币基准利率,使上海成为全球的人民币定价中心。在跨境人民币产品类型上,逐步推出基于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衍生产品,以满足境外主体对规避人民币汇率和利率风险的要求,丰富上海市场上的人民币产品类型,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中心。在人民币资金融通渠道上,完善以上海为枢纽的全球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为国际市场提供人民币购售、拆借、结算等金融服务,建设上海成为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不断增强上海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五)发展上海与香港等境外市场的协同合作
  
  上海通过和香港等境外市场在政策层面或市场机制层面的合作,从而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境内外市场之间的功能重复和过度竞争。
  通过境内外联合监管,可以引导人民币资金在岸和离岸市场之间合理流动,满足境内外机构真实的贸易和投资需求,提高人民币资金的跨境配置效率,防止跨市场套利或热钱流动带来的资金波动。如2011年12月13日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八》,开始允许香港持有人民币的机构以RQFII方式投资内地证券市场。
  通过进行跨市场的人民币产品创新,可为人民币的跨境双向流动提供载体和渠道。2011年4月29日,我国香港也是全球首支以人民币计价REITs汇贤产业信托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这意味着境外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市场获得重大突破。此外,2011年前11个月,共有包括财政部在内的76家企业和机构在我国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发行量总计达991亿元,是去年全年发行总额的2.8倍。未来上海作为人民币在岸市场要和我国香港等境外的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合理分工、协同合作、良性竞争,在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