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勾画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力争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并尽快构筑起‘主城提升、两翼拓展、四极辐射、八带开发、十园集聚’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新格局。”4月2日的济南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济南市2008年——2010年服务业发展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勾画了未来几年的服务业发展蓝图。
会后,记者采访了《纲要》的组织起草单位和部分相关企业。
二三产业渗透式发展
“不能孤立地只强调发展服务业,应把其纳入整个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通盘考量。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都应大力发展。”济南市发改委副主任许继春在谈起《纲要》的起草思路时,先给服务业定了位,“对服务业,要用产业链的思维看,首先必须强化服务业和工业的融合,实现二者渗透式的发展、增值。”
“先进制造业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融资、管理,后期的物流、销售,都属于服务业的范畴。济南有扎实的产业基础,二三产业的融合大有可为。”许继春说。
制造业信息化是二三产业融合共赢的典例。济钢2003年上的ERP系统,使得业务流程、产品交货期都压缩了近一半,每年创利6000多万元。类似的范例还有物流,2004年三联物流为某家电制造商只是重新布局了一下仓库,当月就把其存货成本降低了70%。
但是,服务业与工业脱节,甚至制约工业发展的例子也不少见。济南市城市经济研究会会长阎世春列举铁路运力不足制约生产、融资困难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等加以佐证。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有时候,服务业和工业还陷入“两头怕”的怪圈。比如物流,工业企业越不放心交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越无法锻炼成熟,工业企业就更不敢用;再比如中介咨询,工业企业越不愿“为动动嘴皮子就花那么多钱”,咨询公司越不愿来,目前,尚没有麦肯锡、普华永道这样的一流咨询机构在济设分支。
如何解开这个怪圈,达到二三产业的美妙耦合?许继春和济南市服务业办公室主任于治义觉得,这主要靠市场选择,但政府的前期引导也很关键。比如培育市场诚信,鼓励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创造优质、高效、成本低廉的交易环境等。
重点服务产业集聚化发展
为促进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将突出构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在这方面,济南市将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历下区等7个省级服务业重点城区建设,努力打造泉城路商业集聚区等10个各具特色的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抓好济南市商业银行等50家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带动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了发挥规模效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当前国内一些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如上海规划了4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天津提出要打造49个服务业集聚区,无锡、杭州等地也在积极谋划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布局。
于治义对这些城市的做法非常认同。他表示,集聚化发展是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必然过程,同工业上下游集群效应相似,服务业集聚也能大大降低社会成本,为消费者带来方便。集聚效应在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美国的华尔街,像证券交易所、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都汇聚在一起,形成金融中介服务集聚区,既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提升服务质量,又便于行业管理。
根据《纲要》,济南市也将加快打造自己的华尔街——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以魏家庄片区改造升级为契机,整合经四路、经七路两侧及周边金融资源,吸引外资金融企业入驻,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形成以魏家庄金融商务圈为核心,经四路、经七路为轴线的“一圈两线”布局。
按照《纲要》,济南市将在三年内整合、建设泉城路商业集聚区、齐鲁软件园、盖家沟物流园区、百脉泉文化旅游休闲区、国际会展博览园、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东部金融商务区、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中介服务集聚区等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区域服务产业差异化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业绝不意味着一拥而上,盲目招商。”许继春表示,“各个园区应力求差异化,避免低层次地、雷同地重复建设。各县区也要争取各不相同,尽量避开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方面,否则就会付出代价。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区已经初具规模,其他县区可以发展为其配套的服务业,但如果想另开炉灶、再建一个高新产业园区则很不现实。”
发展服务业要视各县区条件而定,如何依托自身优势、选准突破口,在服务业发展初期尤为重要。选对了,就可能做大做强,一旦选错了,则必然造成资源浪费。除了发挥各县区自身的能动性,市政府也在积极引导项目落地,谋求合理布局,规划的调控价值也正体现于此。
许继春说,城区当中可利用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历下、市中、槐荫、天桥这四个区绝对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将其作为重头戏。离市区稍远的商河、平阴、济阳等仍要着重发展工业,同时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甚至是农村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