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思路逐渐明晰。昨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发改委还将提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和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具体保障措施。
范恒山指出,发改委在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时考虑把握五大原则,其中包括着力体制创新,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重新审视并明确京津冀各自功能定位,以优化首都功能为重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突出协同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保障、市场体系构建等为重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急到缓,有序推进一体化发展等。
“从目前发改委表态来看,重大改革举措很可能指的是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变革。”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刘鄂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紧靠一个国家级的规划还不够,交通、污染等问题都需要各地一起解决,估计京津冀可能形成一个协调管理机制,来解决一些需要跨区域的问题,毕竟三地各自为政将会导致一些政策落实起来较慢,这个机制应该由国务院或发改委牵头,具体由发改委区域合作司实施。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也认为,行政区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未来可以建立三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会沟通,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各地具体政策则由当地制定,长三角已经这样做了。
在徐逢贤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众多领域,需要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土地等具体政策的跟进,同时也需要多方面的改革,如推动投资体制改革,未来投资适度向河北倾斜,加快产业结构改革,把一些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产业转移出去,缩小地区间的收支差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