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落地开花”,实现“1+1+1>3”


     洸河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文庙片区改造、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近日,山东省首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50个项目“落地开花”,涉及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那么,PPP模式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形成政府、社会资本与公共利益的多赢格局?

投资26亿的项目政府仅拿了2.6亿

“洸河项目总投资达26.04亿元,这对作为基本财力保障县的宁阳县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宁阳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公室主任张之合说。

据介绍,洸河项目包括河道治污工程、湿地公园、碧水湖湾建设工程,从老百姓到政府,对河流改造的意愿都非常迫切,但是政府部门一直面临着财力不足、债务负担重的困境。

围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宁阳县探索了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新路子,也就是PPP模式。“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选定综合实力强、诚信可靠、运营服务质量好的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宁阳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作为政府资本方,出资2.604亿元,占总投资的10%;岭南园林作为社会资本方,出资23.436亿元,占总投资的90%。”该项目工作人员说。

目前,洸河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开工,预计明年即可建设完成。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PPP模式就像两个人合作做菜,你擅长买菜就由你买,我会做菜就由我做,做出菜来咱俩一块儿吃。”潍坊市金融控股集团PPP运作中心主任寇相东曾这样描述PPP模式。

PPP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对政府来讲,不仅可以减轻债务负担,减缓地方融资平台压力,还能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到规划和监管上;对企业来讲,可以降低参与公共领域项目的门槛,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对社会来讲,通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高低效益相配置,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定价要合理社会资本“盈利不暴利”

公共产品的定价是否科学合理,关乎着项目成败。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单纯为了迎合社会资本的偏好,把项目竣工后的公共产品价格定得较高,就会增加百姓的负担。要确保公共服务“优化而不退化”,社会资本“盈利而不暴利”,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在定价时,我们主要以市场行情为主导,还会设定一个公允的价格调整机制,政府做好服务质量和价格监督工作,盈利分配主要是根据出资比例来确定。”宁阳县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彭智洁说。

该项目的盈利能力在项目前期就已考虑、论证成熟。据介绍,主要收入有工业用水净化厂,预计年收入2920万元;复圣公园项目建有1.4万平方米商业建筑,商铺租金及门票收入预计年收入1222万元。

“PPP项目建成运营后,产品价格不能过高,但也不是越低越好,关键还是看PPP项目是否增加了公共服务供给,是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是否提升了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张之合说道。

由第三方分化风险避免政府“兜底”

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公用事业供给是好事,但如何防范风险,避免一味由政府“兜底”?

“这不是简单的政府找到新资金来源,而是政府找到社会资本合作方,再和专业机构合作,实现1+1+1>3。”宁阳县财政局副局长连桂荣说,专业机构包括法律顾问、工程咨询顾问等,这些主体拿自己的相对优势,去应对项目里最容易掌控和消化的风险,把原来打包的风险分化。

据介绍,宁阳县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主要风险有政策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此项目在前期制定合作协议及合同时,就要制定风险分配机制,做到有据可依。“其中,政府主要承担政策风险,社会资本则承担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