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回望来路,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五年来,我省综合实力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据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高于全国7.8%的平均增速,2015年预计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4万亿元,增长8%左右。

  2015年,省发改委围绕抓项目促投资持续加力,发挥“双创”引擎推动作用,协调推进83项改革任务,积极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坚持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为今年和“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促投资抓住稳增长的“牛鼻子”

  在投资增速回落、企业投资意愿下降、项目融资难等情况下,我省围绕抓项目促投资持续加力,形成了对经济增长稳定的拉动力。

  为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去年我省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0.9亿元,超出2014年19.5亿元;争取国家安排我省专项建设基金项目494个,获得项目资金支持422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发行企业债券24只、小微企业增信结合债5期,募集资金193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筹建了济青高铁公司和山东发展投资集团,进一步提高功能性融资平台的作用。

  2015年,我省重大项目落地马不停蹄。以促开工、促落地为重点,组织开展了重点项目现场督察和“项目集中开工落地”活动。据介绍,全省1625个国家重大工程包项目开工率达到60%以上,完成投资1200亿元;12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98%以上,完成投资850亿元以上;全国工商联执委会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80%以上。

  据了解,我省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两网两通”工程启动实施,实现了全省17市通铁路、96%的县(市、区)通高速。此外,华能莱芜、国电胜利等大型煤电机组相继投产,锡盟至济南,榆横至潍坊、上海庙至临沂三条“外电入鲁”通道加紧建设,文登、沂蒙抽水蓄电站等先后开工,全省新能源装机达到11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10.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转型发展组合拳

  “2015年,我们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打好转型发展的‘组合拳’,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省发改委这位负责人说。随着“双创”的蓬勃发展,我省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奋发有为的改革发展新局面、新气象正在逐步形成。

  据介绍,2015年,省发改委代省委、省政府制订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具有较高含金量的23条政策;研究制订了我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为“双创”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此外,还组织实施了“创新百强工程”,有序推进信息惠民、电子商务示范和物联网区域试点等重大工程。

  记者了解到,我省在45个产粮大县建设高产稳定良田106.7万亩,新增产能2.5亿斤以上,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38个供水单元中17个基本建成,引黄济青改扩建项目和庄里水库正式开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为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地炼企业申报进口原油指标,全省共计申请原油6400万吨/年,通过核查总量突破4100万吨/年,占全国的近八成。此外,省发改委还牵头编制了服务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17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预计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激活区域发展“棋眼”

  在我省改革开放这盘大棋局中,区域发展可谓盘活整个棋局的“棋眼”。据介绍,在过去的一年中,省发改委充分发挥改革引领作用和开放的带动作用,我省“两区一圈一带”建设向纵深推进。

  记者了解到,省发改委向社会公布了省发展改革委责任清单,按照“能免则免,应放尽放”的原则,逐步减少和取消前置审批事项。投资审批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省直部门的横向联通,国家、省市县的纵向贯通。在加快创新投融资机制方面,省发改委协同有关部门抓好总规模超千亿元的省级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1200亿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基金、600亿元的铁路发展基金等运营,新推出487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

  我省“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据悉,省发改委确定了“一线串联、六廊展开、双核带动、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省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全年共备案核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企业104家,中方投资40.1亿美元,增长210%,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

  2015年,省发改委科学安排省级区域战略专项资金44.48亿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园区蓬勃发展,现代海洋体系加快建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和蓝色硅谷建设进展良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四大临港产业区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10%;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各市融合互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西部经济隆起带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比全省平均高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