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仍是主旋律


     8月8日,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研究班在济南举办,深入分析了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经济转型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仍是下半年主旋律。

省发改委主任王忠林表示,没有一个非常负面的力量再让我省经济增长明显回落,也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力量能够给我省带来明显回升,下半年平稳的运行态势将会得以延续,能够实现年初预期增长目标。

加速“三去一降一补”

上半年,全省物价涨幅保持稳定,特别是创业对就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创业18.9万人,带动就业46.5万人,占全部新增就业的64.7%。

“稳定的就业不仅为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型升级提供了底气,也稳住了发展基本面。”王忠林认为,我省转型升级仍处在阵痛期,下半年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是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必要前提。

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下半年重点在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0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快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供给体系。

据介绍,我省下半年将化解生铁产能270万吨、粗钢270万吨、煤炭1006万吨。同时,加大对整合过剩产能、并购困难企业的市场主体信贷支持力度,推 进债务重估、破产清算。把争取国家专项奖补资金、加强人员转岗培训、实施部分人员内部退养等结合起来,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加速实施惠民“三进”工程,推动智慧便利店进社区、智能快件箱进楼宇、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完善城市末端配送体系;支持电商和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扩大农产品销售。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新市民购买和租房能力,加快化解房地产库存。

年底前,力争全省上市挂牌企业达到2000家,新增直接融资额超过5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债券置换、续贷展期、联合授信等方式优化信贷结构,加快不良资产核销处置。

加大减费降税力度,落实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和收费。进一步扩大直供电规模,探索实施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弹性出让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降低用电用地成本。

扩大有效投资

就上半年经济发展来看,我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较为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形成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投资前景,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和需求潜力;地域面积广、区域差异大、消费层次多,意味着发展回旋空间大。

下半年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经济转型发展的进度。

“扩大有效投资首先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刘德军认为,有效投资对当前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具有支撑作用。

下半年,全省力争1625个国家重大工程包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130个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方面,我省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广泛参与教育、文化、医疗、健康、养老、环保等公益性和社会领域项目建设,放开铁路、 机场、港口、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电信、通讯等垄断行业进入限制。同时,加快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放 管服”改革,修订我省企业投资核准目录,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企业投资核准权限。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铁路方面将加快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鲁 南高速铁路、石家庄至济南客运专线、潍坊至莱西铁路等9个在建项目建设,争取郑州至济南高速铁路年内开工;公路方面将建成济南至东营等5条高速公路,开工 枣庄至鱼台等7条高速公路;港口方面力争青岛董家口港区、日照岚山港区等10个大型深水泊位码头建成投产,新增通过能力4000万吨;机场方面积极推进青 岛新机场、临沂机场改扩建项目,争取菏泽机场年内开工建设;能源方面出台全省能源中长期综合规划,建成投运华能莱芜、国华寿光等大型电源项目,加快榆横、 上海庙“外电入鲁”通道建设进程;水利方面制定全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基本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好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年内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左右。

据介绍,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共涉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214个,总投资达2.45万亿元。扩大有效投资将对加快转型发展、稳定经济增长起到“定盘星”作用。

调整优化结构

从行业看,1-6月,全省以煤炭、石油为主的采掘业生产明显下降,但医疗仪器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医药制造等高技术行业发展迅速;从企业看,部分钢铁、煤炭、机械制造、商贸等企业受转型步伐慢、布局不合理等影响,盈利难度加大,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快技术改造、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的企业逆势上扬。

“分化的本质是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没有调整就没有分化,没有分化也就没有进一步的调整。”刘德军认为,上半年,我省部分行业和地区转型发展已经见到了成效,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下半年,我省将继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抓好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 县试点;加快工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育壮大高端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等十大装备制造业和新医药、纺织服装等十大特色产业,大力 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推动物联网、集成电路、云计算等产业发展,力争全年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以上。

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落实“17+6”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产业,培育软件开发、动漫创意、数字影像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启动开展第二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实施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落实省政府与阿里巴巴、苏宁等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分别达 到30个和80家。全面启动“三网融合”,提升网络流量疏通能力,力争年底前全省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以上。同时,加快推进外贸优进优出、加快实施品牌强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