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省建成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在经济重心由“二产”向“三产”位移的过程中,经贸流通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现代物流业作为经贸流通新的增长点和重中之重,它的发展必将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目前我省物流业发展仍面临运行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的瓶颈,由于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水平不高、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平均利润率逐年下降。为了有重点有步骤推进现代物流项目建设,促进经贸流通业转型升级,近日,省发改委制定印发了《山东省现代物流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三年内,山东将以提升流通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为目标,引导全省物流业集群化、特色化创新发展,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全面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

按照《计划》,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将是我省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范畴。

到2020年,全省将培育发展国家和省级物流示范园区20家,5A级物流企业40家,A级物流企业300家,总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投产50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在现代物流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山东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多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企业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充分运用政府投资的示范带动和杠杆作用。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项目成熟度,确定项目建设发展期,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培育和推进一批“互联网 ”、多式联运、供应链、冷链物流等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

依托青岛、济南等重要联运枢纽,加快推进具有较强公共服务属性和区域辐射能力的货运枢纽项目建设,发展多式联运甩挂、企业联盟及无车承运甩挂等模式,重点支持铁水(海铁)、公铁、公水、空陆等多种形式联运发展。

实施物流园区工程,加快园区载体功能、内转运设施、现代化立体仓库建设。结合区位特点和产业物流需求,发展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货物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推进粮棉仓储和物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粮食储、运、装、卸“四散化”,加快散粮装卸、运输、中转、接收、发放设施及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散粮集装箱等新型粮食运输装备。

围绕化工、机械、钢铁、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配套服务、联动发展,支持鼓励与生产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工程建设,鼓励节能环保车辆在城市配送中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山东供销济南社区生鲜配送、泰安新合作物流配送中心、滕州市智慧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

依托物流节点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市(县、镇、村),完善优化区域电商物流布局,探索“电商产业园 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仓配一体化和共同配送。鼓励传统物流企业与电商企业、生产企业紧密衔接,增强集成服务能力。支持电商物流企业与连锁实体商店、餐饮企业、社区服务组织、机关院校等开展商品体验、一站式购物、末端配送整合等多种形式合作。加快推进安信物流电商创业园、威高电商物流园、菏泽天华电商物流产业园、山东九州通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发挥企业在物流标准实施中的主体作用,加强设施设备标准化的升级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推广应用先进物流技术标准及新型物流模式标准。加快推进家家悦物流标准化提升、山东联合众生医药仓储物流、德州区域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标准化、临沂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等物流标准化项目建设。

加强综合运输信息、电子口岸、大宗商品交易和智能物流信息等平台建设,促进物流各相关行业、各类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鼓励龙头物流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带动广大中小企业集约发展。建设衔接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物流信息标准查询、对接服务。加快推进济南零点电商物流智慧平台、微山湖特色农产品物流及信息化、华东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山东供销京东商贸服务互动平台等项目建设。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省将多渠道增加对现代物流项目的投入,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争取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先支持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各类专项建设基金作用,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物流重大项目建设和运营。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