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势在必行


     虽然国际油价较去年最高位已经大幅回落,但长期来看,随着国际经济的回暖和复苏,石油需求仍有可能大幅增长,油价也仍有可能再度冲高,加快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近日召开的“生物质能源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未来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价格将显著上涨的背景下,无论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都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0%。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沈士团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加,能源紧缺形势将日趋严峻。未来15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预计将翻一番,缓解的出路在于发展新能源和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袁振宏预计,2020年~2050年,生物质能将逐渐成为主要能源之一,生物质生产和收集成本降低,生物质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和完善,具备与矿物燃料竞争的条件,特别是生物质发电技术。生物质制油技术发展成熟,进入商业示范阶段,生物质能有望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能源之一。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还有助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曹湘洪表示,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拓宽了农林作物转化的渠道,有利于农作物市场价格的稳定;而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宜林荒地,培育与生产生物质能源资源,则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



  沈士团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年利用全国50%的农作物秸秆、40% 的畜禽粪便、30%的林木废弃物,5%的边际土地种植能源作物,产出的能源产品相当于年产5000万吨石油。这将使农民新增收入400亿元,并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



  与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相比,利用生物质能源还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环境。专家认为,尽管我国人口多,粮食、油料资源较少,但是可生产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资源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作物秸秆尚有60%可用于能源用途,约合2.1亿吨标煤;有约40%的森林开采剩余物未加工利用,预计现有可供开发的生物质能源至少能达4.5亿吨标煤;尚有约1.33亿公顷宜农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用于发展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据测算,在未来的30年,至少可以发展约20亿吨的生物质能源,合10亿吨标煤。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生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20年,生物燃料消费量占全部交通运输燃料消费量的15%左右。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要在政府引导和财税政策支持下,建立中介组织,加强资源开发和技术开发,探索建立“适度规模、就近转化、统筹规划、模块建设、分散生产、集中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



  沈士团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真正从“战略”和“替代”问题来考虑,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支持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同时,目前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多数为民营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在资金和研发上有许多困难,政府应出台更有效的扶持政策。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大非粮原料生产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国家将加大对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投入,建立财政资金优先购买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制度,对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和经批准生产的燃料乙醇等重要生物产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