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节能评审条例》,该条例颁布实施后,如果企业报批的建设项目不能符合条例推定,将被“一票否决 ” 。这是我国政府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即将推出的又一项强制性举措。
在7月21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低碳企业创新论坛”上,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告诉本网,《节能评审条例》目前已完成草稿,正在发改委内部进行讨论。该条例将在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但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据了解,《节能评审条例》颁布实施后,对于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发改委审批或核准的新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审将成为类似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不能通过评审,报批的项目将被“一票否决”。
这一条例将再一次显示出中国政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决心,也将对企业的投资项目提出更多的约束性指标。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通过采用法律、经济、行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到2008年底,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1%,但2009年和2010年要完成另外10%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6月5日召开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务求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企业日渐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主体之一。中国部分企业已经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展低碳行动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世界自然基金会经过历时半年的筛选和研究后,日前发布了国内首部企业低碳发展的案例集,总结了中国移动、格力电器、皇明太阳能、同力水泥等12家典型企业的做法,包括提供低碳型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与产业上下游、行业内其他企业合作,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利用自身影响力,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带动公众消费习惯的转变。
例如,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以来通过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和40余项技术改造,同力取得了1.04亿元的经济收益,相当于其全年销售收入的4.4%,全年净利润的50%。
不过,与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仍具有相当差距。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企业低碳发展之音”项目组成员郑平分析说,中国企业的差距一方面是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是在能力建设上不够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