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获悉,在《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我国核电的中长期规划会做进一步调整,在原计划到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上扩容3000万千瓦,达到7000万千瓦。
这意味着在今后的11年间,中国将建成70座相当于大亚湾规模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多位核电圈内人士对记者估算,这将产生至少5000亿元的商机。
而就在6月29日,掌控中国核电燃料铀资源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宣布收购西方勘探者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38亿股普通股,后者拥有大量的铀矿和煤炭资源。而据记者获悉,中核集团与国外公司合资,三年前在约旦开的第一个铀矿正在为最后的投产“全力冲刺”,首批700吨铀矿资源将于2010年运抵中国。
在业界人士看来,中核集团的这一系列举动正是为了备战下一步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扩容。
扩容到7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临近出台,我国核电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面临新的调整,到2020年,要从原定计划的4000万千瓦发展到7000万千瓦。”7月14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不愿意具名的官员对记者说。
根据之前的《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年~2020年)》,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到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2800亿千瓦时。
“在我国,核电占据的发电份额太小了,目前只有2%不到,而火电份额却达到了70%以上,我们对火电的依赖太重了,这也是导致今天煤电顶牛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刘巍对记者表示。
在刘巍看来,中国发展核电方面欠缺的这个“账”迟早会补上。“年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非常明确了国家对核电发展的态度。”刘巍说。
2009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
“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到了其国内总发电量的78%,日本占国内总发电量的30%。相比之下,中国核电只占2%,实在是少得可怜。”刘巍表示。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投产7个核电站,装机不到1000万千瓦。此外,全国已经开工建设的有20多台机组。而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共建造了440多个核电站,发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
此时,令外界期盼已久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台。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曾用“一石三鸟”来形容制定新能源规划的战略意义:一是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二是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中国能源的国际竞争力。
“新能源规划出台,会进一步推动核电的快速发展,核电未来占据的份额会占整个发电份额的4%到6%,这个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上述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官员对记者表示。
而不久前,在青岛召开的一次关于特高压的论坛上,国家电网内部对清洁能源更是做出了超出公开规划的大胆预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00万千瓦和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分别达到1050万千瓦和8600万千瓦。到202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将占电力总装机的16%左右。”
11年5000亿商机
资料显示,按照原4000万千瓦的规划计算,到2020年,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约3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00亿元。如果设备国产化率达到60%~70%,那么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超千亿元的巨大“蛋糕”。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算,到2020年扩容到7000万千瓦的装机,占到我国发电份额的6%,那么需要5230亿元的总投资。在短短11年间,井喷5000亿元的商机这是绝无仅有的巨大机遇。”长期研究核电发展的东方证券研究员王万金对记者分析说。
“尽管4%和6%的比例还很低,但绝对数量已经不小。应该说已经有了产业化的规模。可以预计,与核电建设相关的整个核电产业也将加快发展。”浙江省核学会理事长徐步进指出,从长远分析,产业的发展潜力对于核电国产化之路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都将不容忽视,除核电建造前的市场外,核电建成后的运行期内,设备的大修和日常维修都需要各种服务,如某些辅助设备的更换,检修物件、消耗材料的提供等等。
“一个核电站有各种系统300余个,需要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数万台/套,而中国目前的配套生产厂家非常分散,亟须整合和优化配置。这给相关企业进入核电设备产业带来了机会。”刘巍告诉记者,秦山五座反应堆的正常运行期间,每年提供服务的费用约需20亿元。
解困“铀”不足
尽管7000万装机容量的预期让人暗含期待,但已经发展30余年的中国核电一直在非议中艰难“潜行”。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成为了笼罩在全球核电工业头顶的“阴霾”。随后,诸如技术壁垒、运营安全、环保生态、铀资源匮乏等等争议一直不绝于耳。而在中国,铀资源的匮乏也一度被理论界认为是中国核电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不恰当的,中国的铀资源有多少,这是国家机密。”刘巍对记者说。
“中国的天然铀储量很大,近三四年发现的天然铀可以用到2020年,或者说用更长时间。因为中国目前的核电还很少,所以中国的天然铀资源其实没有用多少。”这是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在7月4日一次能源论坛上的公开发言。康日新表示,目前我国加大了国内的铀勘探力度,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新的勘探技术,在铀矿的采掘深度上已经大大加深,使得目前国内每年发现的铀储量是实际使用量的6倍~8倍。
而就在康日新公开发表该言论的几天前,中核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一直负责开发海外铀矿资源的中核国际(02302.HK )于6月29日宣布购买了西方勘探者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38亿股普通股,占到后者所有普通股的69%。西方勘探者集团是一家在加拿大注册、主要从事收购、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的公司,其旗下的一些铀矿和煤炭项目主要在蒙古国。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一些铀资源、铀矿外,中核集团还加大了国际间的天然铀开采合作。
“目前以中核为代表,和国外其他公司三年前就在约旦开了第一个铀矿,首批700吨铀资源将在2010年运回国内。此外,还有包括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8个勘探队在进行国际间的勘探开采合作。目前我们在约旦的合作项目正在为投产做最后的冲刺准备。”中核集团企宣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证实。
相关报道
圈地先行
最近,中国广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某高层助理马豪(化名)很频繁地穿梭在四川南充、广州与北京之间。因为近期国家发改委将组织专家论证位于四川南充的四川三坝核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广核正是这家核电站的控股方,作为该项目小组的成员之一,马豪知道,发改委的论证工作极其重要。“在发改委等着批核电项目的省都排起了长队。”马豪说。
马豪向记者介绍说,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的核电项目在这一两年内会遍地开花,他戏言自己也会跟着这些项目“不得消停”。
可以佐证的是,今年6月,湖北核电有限公司在武汉揭牌,标志着我国内陆首座核电项目——咸宁大畈核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此前,湖南益阳的桃花江核电项目、江西彭泽核电项目也已初步确定。
浙江更是提出,“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建设800万到100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资规模超千亿元。
在4万亿元内需投资计划的推动下,挂有“新能源”帽子的核电已经成为沿海、沿江省份争先上马的项目。
不过,建核电站的选址有着严格的要求。据核电项目专家介绍,核电站在内陆的选址,必须靠近大江或大湖,要求距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100公里以上。另外,国家在审核项目时,还要考虑电力的调配,选址倾向于靠近缺电严重的地区。
“各地方争夺核电项目实际也是在‘圈地’,主要是争夺项目归属地,因为核电开发能够给当地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具体负责开发的仍是中核、中广核等公司,地方负责政策配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周大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资料显示,江苏田湾核电站自1999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截至2007年年底,由田湾核电工程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经济增长而形成的地方税收收入达2.42亿元。
而秦山核电站自选址浙江海盐县后,地方财政收入从3519万元提高到3.47亿元,提高了近10倍。海盐县已先后5次列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从最近的核电发展速度来看,我国核电超过规划发展的可能性很大,原因是《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日期较早,当时能源紧缺尚不突出,而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和年中的大地震也让内陆地区投资核电的需求凸显。”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刘巍说。
“在圈内,提高核电装机容量早已不是秘密,各地方政府正是看到了这种空间,再加上4万亿元内需的投资刺激,各地争抢核电项目并不新鲜。”马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