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成新增长点


     中小企业目前已成为推动济南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去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到2138户,全年实现增加值7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截至去年底,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94.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7%,高于2005年4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市软件服务业取得持续快速发展,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首批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目前,全市软件服务业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95%以上是民营企业,通过双软认定的软件企业达310家。2009年全市软件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占全省的64%,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占全省的74%。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成为江北最大的信息产品集散地。

  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不断优化提升

  近年来,济南市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环境间色和,不断优化提升发展空间,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济南市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从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管理、加强财税金融支持、优化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成立济南市中小企业发展办公室,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了1亿元的中小企业“过桥资金”,加大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

  加强法制环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紧拟定《济南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落实国家十三部委和省、市关于做好减轻企业负担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济南市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专项治理国家、省市取消、停止征收、降低标准各项收费,取消一切形式的涉企不合理收费,规范控制涉企检查活动,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融资担保、诚信评价、人才培训、信息平台、法律服务和创业辅导“六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不断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机制,打造服务体系。

  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再出“重拳”

  据悉,济南市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保障其健康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抓大扶小,扶持优秀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出台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鼓励民间投资的措施,引导创业者选择好项目,促进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实施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在企业管理、素质培训、上市辅导、信用建设、信息化推进等五个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力争通过五年的培育,使成长型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规划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制定市中区的电力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汽车配套产业集群,长清区的压力容器制造产业集群,平阴县的碳素产业集群,章丘市的化工产业集群、塔吊产业集群、济阳升降平台产业集群等一批过50亿元特色中小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通过市县联动,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健全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继续争取国家、省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突出抓好12户重点担保公司的规范发展,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协调金融机构创新运作机制,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不断推出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新产品。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争取今年发行我市第一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进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以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规范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争取用三年时间,全市中小企业全部进入征信体系。推进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建立集技术、标准、检测于一体的公共技术创新和推广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信息、新技术推广等全方位服务。鼓励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检测中心、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中国中小企业网济南分网,调动各种培训机构、大型IT公司等积极性,建立服务全市中小企业的政策咨询、电子商务、政务信息宣传发布、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公共服务平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全市工业发展规划、工业结构调整、投资导向计划,都将把中小企业列为支持重点;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项目安排等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中小企业树立商标意识,积极注册商标和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强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强化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化和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培植100家名牌产品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指导中小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管理优秀的中小企业和管理创新成果,纳入各级表彰奖励范围。

  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不断提高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加快对现行法规政策文件的清理,重点清理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规定,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进一步推动管理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制定和完善具有操作性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公开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不得针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彻底消除民间投资领域内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成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统一领导,建立相关部门组织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分析监测,逐步建立协调有序的中小企业统计核算体系。把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各部门中小企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